2008年5月28日星期三

九大政纲何罪之有?

马华党选要到了,
同志到处吹起集结号,
竟然出现,
撕毁九大政纲的镜头,
宣泄心中的不满,
也宣告世人,
我才不信你这一套。

典章制度,
只绑君子,
不绑小人,
大家都知道;
健康政治,
共同打造,
还是有人,
要靠羊肠小道。

九大政纲,
何其不幸,
沦为泄恨的工具;
我想问的是,
同志,
大选的伤口,
还没让你长出肉来,
你何苦来哉,
一手撕毁让你成立新支会却未必让你控制该支会的
九大政纲。

同志呀,
为谁辛苦为谁忙,
到底这一战,
是为谁而战?
是为何而战?

##文风抄自蔡金星,版权没有所有##

让四川的生命重新站起来

2006年尾南马大水灾,本人有幸(或不幸)被委以马华志工团麻县总协调,统筹及协调麻县灾区的赈灾救济活动。麻县灾情,从麻河泛滥开始到大水渐退尽管只有短短的十天左右,但是受影响的灾黎重投正常生活、灾区善后清理等工作,长达六十天。这还不包括申报水灾救济金等由各个乡委会一手包办的繁琐事项。南马大水灾劫后余生之际,灾区乡委职要咸认,防天灾不如仿古,来个顺应天意,于是志工团在2008年4月1日,举办一个结合民间信仰的祈福活动,希望天灾从此告绝,人间从此幸福美满。

人在天灾当前,会感觉自己的渺小,也只有在天灾发生的时候,存在的意义就会变得更显著。我们看到四川地震发生之后的报道,一些中国情侣心悸之余,赶快跑去结婚,情订终生,深怕失去爱人同志。灾情引起我们对生命的渴望和深思,可见一般。四川大地震是一个比南马大水灾大了不知道大了多少倍的天灾,无数的救灾点滴,皆是充满了人性的光明面,令人感动不已。中国人民政府动员投入的救灾所展现的毅力和魄力,也一样令人肃然起敬。

大马人民发动为四川筹募赈灾基金,是雪中送碳。外界对灾区的雪中送碳很重要,它会让灾黎重获生存下去所需要的力量。四川地震造成很多地区几乎是全面性的毁灭,一些有幸生存的灾黎,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的了;面对亲情尽失、家园不复,赖以为生的只有意志力。人间输送温情,发动赈灾所需要的物资,是可以浇淋意志力茁壮者。

我发现受南马大水灾影响的灾区,其居民或村委对四川赈灾特别投入,大概是以过来人的心境,反哺社会大众过去曾经予以之救济。

让我们一起为四川灾黎祈祷,让生命重新站起来!

2008年5月25日星期日

为四川赈灾

马华巴莪区会响应州联委会号召,为四川地震灾黎进行赈灾募款活动,发动旗下的23个支会积极推动,获得来自公众、神庙、支会、商家热烈支持。截至今天的捐款,累计超过10万令吉。

千里送温情,
海外扬大爱。
不分你和我,
大家一起来。

2008年5月24日星期六

白色校服是万恶之首

“政府中学女学生的校服遭到全国回教学生会的严厉抨击,该会副主席慕妮拉表示,女生白色的校服太过透明,受人瞩目,吸引了男性的目光,更是助长强奸个案及婚前性行为的原因! ”
参阅:
http://www.mca.org.my/Chinese/Commentaries/Pages/230508lkh01.aspx

2008年5月20日星期二

普世价值之下的朝野定位

人民对普世价值的追求和渴望的程度,尽显在唾弃国阵的反风力度。强力推打选民服务牌的国阵候选人在个别选区尽管以绩效赢得口碑,却无法赢得选票;凭心而论,一些民盟议员胜出的选区,甚至是无迹可寻的。大环境的气压左右了小环境的风向,人民对普世价值的追求,崛起了对国阵惩戒的心态。

普世价值指的是对公平社会的期许,对贪污滥权的怨恶,对司法公正的质疑,对传递效率的疲惫不堪等等民怨。总言,以经济学上的说法是,政策(施政)所起的内部效果,小于社会可以承担或预期的外部成本。以贪污滥权为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由于中间成本的剥削而不能达至预设的经济实质发展及人民乐观消费的乘数效果,导致政府只好乞灵於加大剂量继续融资。加大的剂量或因此而增加的公共融资,就是人民必须额外负担的外部成本,这就是所谓的“苛政猛於虎”的实例。当然,政府施政很难样样符合人民的胃口,但是由于普世价值的指引,是跨越宗教信仰和肤色的内在需要,道理就像肚子饿了要吃饭、口渴了就想喝水一样。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万象更新。

308大选所“更新”的是延续了超过50年的政治景观和从政者的思维模式。选后客观的现实是,一方面,在野联盟突破中央三份一缺口,国会议政形成两线雏形,对垒森严和针锋相对将使国会议政更为尖锐化。面对民意的检调,国阵成员党过去的划一行动是畏忌於“国阵精神”下的教条约束和家法伺候,但是这些规范只有在“单一多数”的国会生态下具有 “以儆效尤”的能力;来自东马的国会议员拒绝首相的领衔授命乃至国会问答的各自表述,皆是前所未有者。国阵议员集体、划一的文化估计在“微量多数”的时刻会面对严峻的挑战,约束的纪律也将徒俱形文。

另一方面,在野联盟攻陷五州,朝野互换,各据山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两头马车,将斡旋在“人民利益”或“政治考量”之间的施政布局,亦牵动政局的动态演变。民盟政党选前高调承诺和信誓旦旦,在其执政的州属角色互换,从检视者变成被检视的样本,这将考验中选议员的贯彻能力及民盟之间的磨合机制。现阶段,民盟之间的联系机制在於面对共同的敌人国阵,是敌我意识之下催生的临盘体。三党之间要海枯石烂天长地久,取决於划一成熟的问政图腾。问题是,面对回教党对回教国的一以贯之的变数,民盟之间的磨合会达到何种程度,有待观察。

学习执政就像学习在野一样,必须面对阵痛,反之亦然。马来西亚的民主进程就像邓小平当初发展中国经济的对外口岸一样,是“摸着石头过河”,是没有蓝本足以堪镜的发展模式。有言者谓马华总会长黄家定的国会演词比在野更在野,具有“数落”的世态炎凉。须知,民主政治不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独赢游戏,胜败的朝野双方,皆有其堪以为信仰基础的政治信念维系其斗争的目标和方向,若且唯若的是,政党政治的终极关怀,是不能够乖离人民国家的整体利益。委托权从人民的手上得来,施政利益,也得回到人民的手上。执政党问政属性的改变,是积极进取的调整和探索,也正足以表彰两线雏形的可爱和可取;面对大选后的氛围,任何政党及其领袖如果还原地踏步,不思求变,无异于自废武功,更与人民期盼的制衡体制,大异其趣。

因此,雀跃於两线雏形的人民必须除却“选前悲情、选后激情”的心理状态,客观评估政治生态的演变,才是务实之道。在民盟执政的州属,出现类似焦赖皇城路砘的马路英雄,以抗暴方式迎合市场口味,显然是以悲情的角色出现在激情的场景里,理性不足,定位模糊。执政者就是人民委托的管理人,执政既是离不开“管理”二字。舍弃管理的机制不用却单恋着情绪的哗然运作,正显示了民盟执政议员的焦虑和使不上力,有违职责,更变成“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另一版本。

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处理公共事务,端的是你站在人民这一边,还是站在你自己这一边。如果是站在人民这一边,就要在法理范围内提出解决之道并加以贯彻;如果是站在自己的这一边,老实说,逞一时之快,根本不需要解决之道。如此而已。活到老,学到老;去道德化就责任化,是问责体制的涵养。

“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大家共勉。

2008年5月19日星期一

青年论坛任重道远

308大选,由于国阵在司法关说弊案陷入泥沼、取缔滥权及贪污缴白卷、公共系统传递效率低落、国阵主导国会的“多数暴力”问政模式等,在寻求多元共识民主共治的氛围下,国阵的外在表征无一不与人民寻求的普世价值背道而驰。尤有进者,一些不切合青年品味的言论,如歧视及枉视部落格经营者、对网络歌手的穷追猛打、钳制言论自由及大专生参政的限制,使国内青年长期积压的怨气和不满,集体的反映在308大选中的第三及第四桶票箱。对执政者的不满,青年朋友的表现,像是脱疆的野马,得到了奔驰。青年,岂创造时代乎?

在两党制衡的当下格局,经营有利青年发展的政务,成为重要的施政议程。展望2010年,届时40岁以下的青年,皆是1970年以后出生的族群。1970年是“后513年代”,是一个显著的年代。这个年代的青年,“及其壮也”的成长的经验路程,微观历程是适逢国家发展经济建设的蓬勃时期,是国家进程的分水岭;宏观思维则是受西方世界冷战结束、铁幕国家解体的自由思潮所牵引,是一个思想标竿的里程碑。

近十五年来,全球化的脚步配合着资讯网络的尖端发展,加上东亚乃至东南亚部分国家政体更替的此起彼落,更丰富了国内青年响往“民主跃进”的灵感。人民寻求的普世价值,包括追求正义和公平、政策透明和绩效、监督施政揭发弊端等等主流价值,皆是跨越种族、肤色、信仰和文化的藩篱。“不自我设限”的精神呈现之所以在今日主导国内政局的气候,乃是源於内在固有的缺衡和外在鼓励性的示范效果,亦是“时代考验青年”而致的蚋变。

因此,青体部主与华青团联合主办华青领袖论坛的主旨,必须是站在发展青年事务的角度,探索青年的苦闷,挖掘青年的动力,为国家社会创造丰富的青年精神内涵。对青年动之以情,以国家整体利益相许,相信会得到青年大众的回响。

*本文收录於星洲柔佛透视*

2008年5月18日星期日

华青论坛可以扩大格局

华青论坛“你的意见,我们在乎”第二站假柔北麻坡香妃城举行。官民对话的平台,建立双向畅言管道,是政府各个部门掌握民心所向的下乡管道。论坛可以立即收效者,当是广听民声并了解民怨。青体部主动出击的反向思维是积极进取的模式,主掌青年事务的政务官和华青领袖齐齐聆听中生代的疑虑,以对等不回避问题的直接作风,除却了传统老旧的跑龙套和剧本的照本宣科,亦可以达至不通程度的解惑、授业的功效。由于华青组织长期对青年及体育政策不甚了了,建立青体部与华青的沟通管道,对华青掌握现有政策、青体部修订或加强部门内的运作,是环环相扣的互惠和互动。

“时代考验青年,青年创造时代”。这句壮烈的老格言所揭示的是青年的着力点及使命感。另有一句话说,青年时代不悲壮不动气,是没有心;待老之将至还大动肝火,则是没有脑。是的,青年的本质在於能够路见不平的时候,展现生气的本能。孔子说的君子三戒,“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也肯定青年的特质是“血气方刚”;白话既是,有话直说、有屁快放。

华青论坛的官民对话,具有启示性的呈现是见识华青的组织及问政能力。组织能力既是动员系统,是活力的表征;问政能力是提问的深度广度,是品质的检验。由于华裔乡缘团、业缘团及血缘团大多数都是附属机构,甚至政党附属的青年团体,亦不违言长期面临青黄不接的现象;动员力有不怠的窘境,亦可从华青论坛第一站新山站出现的人数不足,得以管中窥豹。

据知,约85%的华青不参与华团组织,形成华团与华青脱节的现象;客观现实既然如此,就必须从原有的格局中寻求反向的操作,突出论坛质量的优化。相对於一个“论坛”的格调而言,过度迷恋数量将陷于横充场面的动作解读,重点应当是放在锁定论坛的议程及扩大受邀的华青范围,这都考验主办当局的事先规划。传统华青组织偏重文化使命、基业传承及民生发展事项;现实中的华青则是家庭事业必须兼顾,普遍务实入世,关注经济动态和商业机会。广邀区域性的职场楚翘、专业精英、非政府组织的青年代表,不但可以增添论坛的向度,亦可转变大众对华青活动固有硬邦邦先入为主的看法。

严谨质优的论坛,往往是以主办当局或受邀为论坛加持的专人所提呈的论文为开场白,这是一份环绕在论坛主体上各方共识的基本汇报、研究心得或是论坛愿意触摸基础命题,并以该论文的主轴继续主导整个论坛的进程。迎合青年喜好新颖的触感,这样的安排恰恰取代主办当局致词和开幕人致词的老框框。议程模式的包装,予以另类处理,会产生新颖的口感和现场气氛。

至于论坛的硕果,则是表现在问答的交流时段。为避免言者藐藐,听者(包括出席者)昏昏,提问的程序必须达至论坛的基本规格,既是事先规划提问的范畴和书面整理,让言者一针见血,答者针对问题,并当场记录文案,便于事后跟进。主办当局的事先规划不是为了泄露考题或让官员对嘴演唱,而是对邀请者、出席者、聆听者及观察者的尊重。

华青论坛继柔南柔北之后,将会继续在全国各地举行。活动的格局决定结局,往后的场次,存在继续优质化的空间。

柔北华青论坛所论述的焦点,尽管缺乏宏观的集体建议,微观论政如青年休闲设备的普遍缺乏,却被多名与会者有志一同的向青体部提出建议,尤以麻坡荒废多年的公共游泳池及公众体育场为甚。希望青体部善解人意并从善如流,积极落实这两项休闲措施。

×本文收录於星洲言路×

2008年5月14日星期三

黄日龙的三人小组篮球赛

马华灵北区顾问黄日龙言之凿凿,“三人小组”存在了2年又7个月。根据他说,三人小组策划谋害之对象分成四组,分别是蔡锐明一组、蔡细历一组、林祥才一组及林良实林熙隆父子一组。除此之外,黄日龙好像意犹未竟,除了这四组人马之外,牵涉在内的谋害群,被他继续扩大,还包括卢诚国、陈仪侨…,圈子越来越阔,雪花越刮越大,疑窦,也越来越多。

在「当今大马」可以一览黄日龙向媒体暴料的报告,这份报告,原本是他提呈给马华为他专设的特委会。报告相当详细,在哪里见面、在哪里吃饭、见了几次面、说了什么话、谁领了多少钱。

细心解读这份报告,除了1)黄日龙和2)郑安全,以及3)曾和他们见面的人之外,都是转述的“他人称”。马华特委会对黄日龙的“他人称”采信的程度和结果如何,对黄日龙及其背后的黑手来说,都不会太重要。重要的是,经过黄日龙主动单方面向媒体表述,再经过媒体努力的广泛报道,到达了抹黑黄家定、黄日升及廖中莱的目的。政治学上的术语,这叫做“坑”。

当黄日龙把一群同志归类成受害人,你看你看,我说过嘛,这些人会上,这些人会下;308大选之后,你看你看,我说过嘛,这些人,还真的不会上,切实印证了吾言不虚。在媒体广泛报道之后,“准受害群体“会被基层加分,当权者,会被扣分。在经济学上,这叫做 “立即效果”。

黄日龙扩大被铲除对象群体,使让被牵涉在内的“准受害者”有“原来如此”“难怪会这样”的顿开,这样的群体开释,会产生吾道不孤的命运共同体。在人类学上,这叫做“部落凝聚”。

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无论是三人小组篮球赛也好,或是五人小组足球赛也罢,任何政党,小组是无处无时不存在的。放诸四海,这是一个事实,其怪自败。

马华党选近在眉梢,磨拳霍霍者大有人在,明争暗斗,不在话下。但是以斗烂、斗垮、斗臭的方式,抹黑同志扼杀人格,让疗伤中的马华公会,雪上加霜。爱党人士,党选当前,权利斗争不可免,但是必须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当前有些爱人同志,俨然是党的负资产,还摆出一副“宁天下人负我”的心态,非常很要不得,老实说,也非常“真相不大白、水落不石出”。

衷心希望马华特委会加快脚步,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届时不要忘记,也请黄日龙举办一个三人小组篮球赛,以资留念。

*本文收录於星洲言路*

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

坍塌何时了?

麻县老巫许彭加兰哥打的码头,梅开二度,再次坍塌,令人民大开眼界。先说事发地点彭加兰哥打的所在地,是位于直取麻北老巫许(KG DURIAN CHONDONG〕新村路约25米后,右拐胶园小径直达麻河既是。这是一个沉静的微型甘榜,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则是吃水,以打鱼为生,和上个月发生河堤坍塌的班卒无独有偶,盛产的是出名的大头虾。

根据报章的报道,2007年该地原本建峻的码头,启用不到半年的时光就寿终正寝,成了龙王庙。2008年,政府体恤该地人民的打鱼作业,再接再厉,再造一座,不到8个月的光景,还来不及开幕,又再坍塌。码头两次的造价,总计超过20万令吉;第二次再造的价码,凡16万令吉,比第一次的多11万令吉,也算是再接再厉、体恤人民的良政。
和班卒河堤一样,彭加兰哥打的河堤,也发生大量蚀移的现象。大概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人民要码头,就给码头,管它码头会不会坍塌,地质是不是稳固。班卒坍塌事件,官员说美化工程是不妨固的;彭加兰哥打码头两度成了龙王庙,不知道官员又会以什么理由开溜职责。总之,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再度拨款兴建,不在话下;拨款金额再创新高,不日当可公告。
国会又漏水了...
面对这些丰功伟绩,负责的官员,你说,是不是应该打屁股?难怪,人民说,Malaysia, apa pun boleh!

2008年5月11日星期日

公务员58岁退休

首相宣布,从2008年7月1日起,马来西亚公务员的退休年龄将从56岁延长到58岁。首相在2008年公务员劳动节集会上宣布的一揽子惠及120万公务员的“利多”消息,也同时让涉及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恒常开支,从每一年的50亿令吉,增加到57亿令吉。在公务员看来是“良政”的退休年限延长及相关配套如果能够激发及改善公共服务的效率,不仅仅是提高公仆的福利,也同时提高了人民的福利。这叫着“互惠互利”。

华小是这项利多的受惠领域。在师资荒、副校长荒及校长荒的人力资源格局之下,延长退休年限,意味着现有的华小,拥有2年的喘气的机会,是一项福音。但是,华小师资人力培训若仅仅着眼於偏安的局面,仍然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我衷心希望副教育部长魏家祥博士积极经营及启动的师资培训计划,能够在短期内落实。

公务员人员冗重,在延长退休年限之后,如果没有相关的机制配合延休,则公务员系统将会继续增员,其恒常开销,势必将继续扩大。在这之前,政府以周休2日、加薪等方式,实质性的提升公务员的福利。要知道,延休措施,人民当然也期望 “从中获利”,这将反映在各级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公共领域的服务效能,是政府的橱窗,公务员更是政府的代言人,因为普罗大众往往从公务员的服务效率评估执政者的彰效或无为。

贯彻公共服务领域的相关政策是不能只谈利而回避“义”。义就是要紧守岗位,不要吃蛇。义就是站在便民的立场上,为人民服务,不要脸臭臭。人民,才是老板。

老鸟比较上道。延休措施的善意是建立在资深公务人员得以继续服务的考量,特别是对学术界及高等教育界来说,良才难求,意义的确深远。但是公共领域往往存在迁升提携系统的僵化、环境的不尽理想而出现“恶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有志者因事未成而提早退休的个案,比比皆是。结果是,留下来服务的,未必是好料。因此,提升公务员效率,除了晓之以利,也必须创造能够留住人才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够活水源头生生不息。多年前,政府向老外及学人招手,又给奖励又送永久居留证,期望归国学人能够在大马创造银发族的第二春,结果是,不来的还是不来,外劳倒是来了不少。这都是生态环境使然。

政策诱因固然重要,公共领域的有机及活化生态、以绩效评估的机制,才是留住人才的不二法门。

##这篇文章,是馆主献给明日退休的李振文校长,感谢他5年来为育人学校子弟的辛劳付出。他逃过一劫,没有获得延休,是教育界的损失。##

×本文收录於星洲大家谈×

2008年5月9日星期五

新山的德教会事件

新山德教会紫书阁回教先知的字画相架被宗教局人员拆除,使原本相安无事了50年的德教会五尊善信,简直不敢相信政府人员以如此狭隘的眼光及粗暴的手法,处理宗教事件。在多元种族的社会,宗教信仰本来就是敏感的环节,宗教局官员大可在充分了解德教会的背景之下,从善如流的以更细腻的手段,探究回教先知字画相架高挂的神圣意义。人民关心的是,宗教局官员的动机源於何处?图的是什么?

拆除事件尽管在柔州州务大臣的介入之后,得到“挂回去”的处理,但是相关官员鲁莽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戒。在这起事件上, 民众关注的是,当官员犯错的时候,甚至引起德教会善信的群体谴责,难道“责任归属”不是有关当局应当检讨的范畴吗?官员的擅作主张伤害了种族和谐的关系,“问责”是杜绝小拿破伦作风的应有的机制,不能含糊其词,得过且过。

政府大小官员时常不理会族群感受而大放厥词或异想天开的例子俯首皆是,不但伤人气,也伤人和。对德教会宗教膜拜场所动手动脚,更突现了官员执法偏差和思想之狭隘,其所造成的伤害,不是“挂回去”就能够买单的。 还记得吗,不久之前,兽医局总监拿督阿都阿兹发表有关“猪只运载令人反感”的言论,不但矫枉过正,更是令人莫名其妙。同样的,这样的言论尽管造成了伤害,发表缪论的官员,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对付。

如果官员有错,基本的行政惩戒,就必须马上行动,以杜绝任何官员的“继往开来”,难道不是吗?

2008年5月4日星期日

地方政府必须善用资讯化系统

地方政府(PIHAK BERKUASA TEMPATAN)财源的捉襟见肘往往成为彼等施政无彰的防盾,但是服务成效及传递效率,不见得是有钱就能够马上立竿见影。关键在於,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的提升及官员服务的心态,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导致缴交了地方政府所规定的各种税务之后的人民认为“货不对办”或“物无所值”,固有的刻板印象,加深了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没有效率、都市建设毫无规划、财源预算不能平衡,乃至执法偏差进而成为箭之矢的。

由于地方政府是第三级政府,是最接近人民的政府橱窗,其服务成效对城市人民有直接的客户印象;人民对政府的总体施政好坏,其感受、体会和评估,首先来自人民对地方政府的施政的领略。举凡民间基本基础设施如沟渠、道路、路灯照明、休闲绿肺的管理、水电及电讯设备,垃圾鸠收,无一不牵动老百姓的生活步调和情绪;门牌税、产业税、发展税、执照费、广告费及相关的批准作业,让市民及商家普遍上对地方政府存有“无处不管,又到处不管”的垢病。

“便民至上”是地方政府可以挽回信誉的最高指导原则。在这个原则上,最为迫切的手段,必须电脑化、资讯化所有地方政府客户所提呈的各项申请、投诉、缴费等等庶务之程序作业。在资讯系统发达的今天,系统性的登录作业可以让内部批审程序有效并自动由下而上的传递,此举不但可以回避人为的阻挠因素进而引发的贪污滥权现象,更便于事后的恒久追踪和继续跟进。纸张作业不但旷时费日,更因为值守官员的态度、操守、专业之差异而有不同的解读和结果,成为各自表述,最后受害的、痛苦的,还是市民。在我接触的一些市民投诉的个案当中,最为不可原谅的情形是“整个FILE不见掉!”

地方政府也必须善用网络工具。以市民申请执照为例,由于资讯有限,在不了解所需的文件及条件下,简单的一张执照申请可能让市民往返多次,怨声载道。如果地方政府善用资源,在网页上附上可以让市民下载的相关文件及说明,尽管是这样的一小步,相信可以让地方政府赢回一些掌声。地方政府可以规划适当适量的下载区,内容应该包括各项执照的申请程序、各项工程建设的召标说明及金额;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必须为人民设想,在网页上规划投诉专区,并回复市民的投诉。当然,“时效”必须明确规定,并预设解决事项及批准程序的时限标竿,否则将沦为市民的另一笑柄。

宣传也出了问题。地方政府由于没有专司的公关部门,造成闭门造车。再加上市民垢病的包袱,也让地方政府官员怯於宣传,反导致一些便民的措施,仅仅局限於部分的市民得知,成效也大打折扣。目前,地方政府最为拿手的宣传,还是布条高高挂,令人额手。由于受地方政府管辖的地区,总体而言,以华裔居多,地方政府的宣传,除了加强网页内容和设计,它还是必须借助华文报章的报道,以引起市民的关注和配合。

地方政府目前并不是没有设立网页,而是这些网页的设计,内容陈旧,没有定时更新。除了一些歌功颂德的照片,基本足以便民的下载区不是缺如就是资料不齐全。

尝试访问一些地方政府的网页,你会有同感。

与榜嘉兰武吉华小美丽的误会

白小最近有迹象重开,大家都在期待。重提白小,令我想起榜嘉兰武吉华小。

从报章上得知榜小新校址,正在施工。我衷心祝福王诗江董事长领导的榜嘉兰武吉华小,正式成立建委会,以监督及协助榜小从榜嘉兰武吉园丘,搬迁到邻近的巴莪再也新住宅区。榜小迁校的过程,在过去的两年当中,因校董、马华区会、发展商三造,彼此针对“华小搬迁”的认知差距,一度演变成民怨。

榜小董事会及支持榜小搬迁到巴莪再也的人民普遍认为,马华巴莪区会将通过市议员的动员,在麻坡市议会将建校计划搁置,并相信榜小最终会被安排,搬迁到新山县,牺牲榜小董家协的意愿。在马华巴莪区会,经过无数次会议的讨论,议决的结果是发展商只提供1英亩校地,存有“校地适足性”的忧虑。为了释疑,马青巴莪区团甚至2006年6月4日通过区团代表大会议决案,尊重榜小搬迁到巴莪再也的意愿,但是校地规模必须维持至少3英亩。无奈,当时这些释疑的努力,显然不能够获得各方谅解和信任。

之后,由于我在柔州马华代表大会公开的场合点名榜小的搬迁过程,存在值得检讨的疑点,我当时的出发点是基于华小的搬迁,牵涉到公众的利益,校地从原有的6英亩变成1英亩,有缩水之嫌,因而引起校董的抨击。舆论上,一些教育界出身的“前辈”,公开发表了一些在我看来是乡愿的言论,立场是“这样也好,那样也好”,就是不谈“至少3英亩”的坚持,非常暧昧。巴莪再也的居民,一度高举布条抗议。根据友人的论述,巴莪再也的咖啡店,曾经一度贴满了榜小事件的剪报,对我非常礼遇。我只能够一笑视之。爱护华小,支持华小,人人有责;我充分谅解,他们有理由生气,我也能够坦然接受。

知我者谓我何苦,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毕竟,当华人遇到“猪肉”和“华小”的课题,很容易失去应有的理性。王诗江董事长是一名从事社会工作多年的长者,值得尊敬,报章却出现专栏评述,以简括性的“长幼有序”伦理,对我做了不尽客观的道德判断。关心我的朋友则私下告诉我,华小的问题,最好不要去碰,会“里外不是人”,意思是从人所愿,大家欢喜就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扪心自问,是这样的吗?

我对华小的遭遇,有非常深刻的体验;对华小的工作,长期涉足以来,不敢怠慢。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经历柔叻中华小学,只开设到4年级的班段,之后在巴西育人华小完成5及6年级的课业。投入社会工作之后,我有幸领导柔叻中华小学董事部,校地规模只有不到半英亩,学校连一个象样的操场也没有。巴西育人学校重建计划,担任总务之责,从策划募款到计划重建,由于校地不足,只好“向上发展”,建成4层楼高。巴莪训蒙华小6年前重建,我被委以顾问,寻求市议会批准,我只用了14天,校方批准信到手。公孺华小重建计划,我亦被委以顾问,重建策划及经验锦囊相授,从不推托。今天,训蒙和公孺,亦同样面对校地不足的困扰,华小要拥有“奔波在蓝天草原绿水”的学习环境,简直是画梅止渴。 但是这些学校是旧校,历史的包袱使旧校的客观条件难于改变。这是事实。

基于我个人的成长历程,及参与华小事务的发展经验,我始终认为,榜小搬迁到巴莪再也,是新校,是重生的凤凰,不能够在校地的问题上,屑足适履。这就是我坚持校地必须至少3英亩的原因。我总认为,发展华小,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看问题,而不是从大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学生原本拥有“奔跑在蓝天草原绿水”的权利,难道不是吗?如果可以选择更大的校地,为何不做主观的努力呢?

榜小事件出现转机,是新任麻坡市议会主席哈芝瓦合主动联系各造。我告诉他,我坚持扩大榜小校地规模的原意,是为了教育发展的长期利益,无关个人的议程,唯有这项利益被充分的考量,善意的献地意图才能圆满的体现;参考其他华小的搬迁作业,我也建议榜小必须至少是6英亩的规模。麻坡市议会最后以条件式议决通过,规定榜小校地6英亩,同时,发展商也必须另辟6英亩,供国小未来的发展。2008年年初,我把这项消息告诉王诗江董事长,电话的另一端,传来感动和不能置信的语气,老人家久久不语。也许,一切尽在不言中。

从榜小事件中走过来,我个人的感受,老实说,并不孤独。拿督蒙光亮他个人给我很大的鼓励,毕竟,他说,“这是良心的工作。”麻坡全体市议员(包括巫统市议员)接受我的看法,从一而终;尤其马华党鞭范浓兴先生,2年来,竟是受了不少委屈。马青巴莪区团的执委,也全程和我在一起。

王诗江董事长对我说,榜小事件这2年来,是美丽的误会。我则希望,榜小的未来,有美丽的远景,有人民共同的祝福。

2008年5月2日星期五

当大脚遇上马骝

国会是民主的殿堂,所有攸关民生的法案,在这里催生、辩论、修正和寻求通过。308大选,人民选出来的国会议员正式上班。由于在野党突破国阵的三分二盘口,两线制问政机制如何促进国会审议的效率,让支持在野和在朝的人民,对新国会的新景观、新气候,普遍充满了憧憬、和选后余温的热情期待。有别於宣誓仪式的争奇斗艳、噱头十足,新科国会议员第一天上班的整体表现,却让人民领受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竟然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之遥。

国会议长用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维持会议秩序,互相叫嚣、粗俗的语言如用 “大脚”和马骝互相问候,肯定让观赏电视现场转播的人民瞠目结舌。国会的第一天,人民损失的是共有七十道问题未能呈堂和回答。有人说,国会议员也许利用电视转播的便利,利用程序等无关痛痒的“搔举”,力求出位,大摆卖相。问题是,人民期望的议政效率、民盟期盼的“一流国会”,一定得在互相呛声中、置疑第一道问题由谁负责提出、问题的字数长度吵闹声中掀开“戏幕”吗?相对於宣誓仪式的端庄加上元首的叮咛,敬爱的国会议员们,让我们告诉你,不管你是在朝还是在野,民主的素养和包涵,和你远大的理想,是并行而不悖的。回到议事常态,是你们唯一的选择,若且唯若,唯有这样,你们才能够对得起308人民给你的选择。

国会电视现场转播的安排可能因而受到检讨,若成为事实,这是不幸的演变。新闻部的德政,若因此而被腰斩,恐怕又引发另一轮的攻防口水,执政者最终得落个“钳制”“封锁”“违背”“kia-su” 的罪状。马来西亚的人民勇敢的选出新国会的阵容,人民也不能幸免的必须勇敢的站在一个更高的道德能力制点,监督代议士的问政水准和内容;如果 “大脚遇上马骝“的画面继续有来,人民大可在来届大选中,让浮者自浮、沉者自沉,两不相欠。

我认为国会现场电视转播还是应该继续播,并给大脚和马骝特写的镜头,让“大脚的归大脚、马骝的归马骝”,怨有头,债有主,播到大脚和马骝,绝迹国会,人民才能够拥有真正的胜利。

Say NO to BIGFOOT, say NO to 马骝。

锯箭法与班卒河岸崩塌

麻县班卒河岸的道路崩塌,刚好发生在星期日。每逢星期日的傍晚,是班卒夜市赶集的时刻,从下午的五时开始,一直到晚上约九时半结束。坍塌发生在约六时四十分,赶集的VAN车,扑通扑通掉下水,还好,没有人伤亡,VAN车也全部被推上岸。不幸中,有大幸。

河岸坍塌,没有先兆,但是靠河边的道路,许久开始靠河倾斜,确实是超过一段时日,约有三年了吧。JPS的一百三十万令吉美化工程在大选之前,成为卖点,但是新建的河岸渡口,支柱开始扭形,也是卖点。新建的,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建的旧渡口,比较起来,还是旧的,比较好看,也比较坚固。

根据JPS及JKR的说法,沿岸新建的筑堤,不是防固,而是美化。任何有通识的人,见到原本已经靠河倾斜下陷的道路,不用问神,也知道该处地质结构,大有问题。美化河岸工程,敲敲打打一番,会不会加速坍塌,我不是工程师,问我当然一问三不知。但是JPS和JKR有很多工程师,问他们,也是一问三不知,这就不对了。

我想不明白的是,美化工程建设在工程地段地质有问题的地方,美化了,能够有什么屁用?如果你根据JPS或JKR的想法,美化过后,假设河堤没有坍塌,来班卒吃大头虾的旅客,是可以在享用大头虾之后,走在原本已经开始倾斜并下陷的路段,遥望麻河的景色,顺便赞赏JPS或JKR的丰功伟绩。这就是我们朝向2020宏愿的官僚想法。

台湾作家柏杨刚刚去世了,班卒河堤坍塌,令我想起他的名言。他说,为了眼不见为净,官僚往往诉诸“锯箭法”。把箭尾巴锯掉,只留住肉包箭,就清洁溜溜,啥肮脏的血水都看不见了,万事OK。结果是,肉长脓,感染并发起来,只好连整只脚,都得锯了。

班卒的美化河岸,不就是锯箭法的典型吗?

2008年5月1日星期四

为百枷律赛巴巴颂赞会所祝福

现代人的困境,就是什么都要快,什么都要多,什么都要好,什么都要大。但是,驾着再快的车子,未必能够引导你进入正确的人生途径;再多的美酒佳肴,未必能够填饱你空虚的心灵;再好的手提电话,未必表示你能够和周遭的人有效沟通;再大的房子,不表示你拥有美满的家庭。这就是现代人的困境。所以,有些人说,我们是活在无止境的希望当中,也同时活在无止境的绝望当中。因为能够得到“再多、再大、再好、再快”的理想,毕竟只有少数人能够实现,大多数的人,只有兴叹不如,引以为憾的份儿。

再来,当我们早上打开报纸,进入你的脑海里,是一片的浑浊。铤而走险、投机取巧、战祸连天、抢劫掳夺、弱肉强食,几乎所有负面价值的新闻,占据了主要的篇幅,坏人坏事,好像和我们如影随形,一步不离。聪明受教育的人,就有智慧性的犯罪手法;不聪明没有受教育的人,就用体力横冲直撞。好人好事,好像都没有看到。这是现代人的文明病症,显示,社会生病了。社会生病了,做为主体的人类,除了从教育着手,宗教世界的身心灵的提升,无疑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启示和学习途径。赛巴巴颂赞小组的成立,为麻坡的华社,开启一道心灵探索的门窗;慈善扶弱事业的展开,将为我们的社会,立下行善的标竿。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因为我们不能够预知明日的世界,是充满什么样的挑战。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知识,也未必能够确保我们从容面对未来的挑战。所以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寻求 “安身立命”。但是,单单寻求个人的安身立命,还是不够的。人与人的交往,从自己的家庭开始,一直扩大到亲戚、朋友、职业场所、社交等等。那么,你又怎么期盼,这样由内向外扩展的人际关系,处于圆满的境界呢?这关系到我们的价值观。社会风气一直在改变,人类的价值观,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的面对检定,昨日的真知灼见,在明日看来,可能被弃之如屣。因此,我们要凭借什么,来慰藉我们对真理的执着,我们的心灵,如何在天人交战的时刻,发挥人性的光辉,而做出真确的选择呢?做出正确的行为呢?

人类共存的价值观,是有它的普遍性和恒久性,比如说,赛巴巴提倡的是“博爱、和平、正义、真理、仁慈”,孔子说,我们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经历时空的洗炼,这些价值,都是通往人类大同世界的美丽远景,殊途同归。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类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解决了“我在哪里”、“我选择去哪里”的问题;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类可以跨过反省的门槛,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因此,人性光明的一面,除了意识到个人的存在,除了创造存活的条件,还必须从别人的希望当中,看到自己的责任。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

孟子以“孺子入井”为例子,说明人类的自发感受,不是为了任何的目的和利益。今天,你看到失踪小孩的启事,你会为她祈祷,希望他早日归来。你看到老人家过马路,希望牵他一把。你看到怀孕的妇女上巴士没有位子,你愿意让她坐。可以见得,人不分种族肤色、不分古今中外,同情心让我们发现自己内在的向善要求,原来,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是我们人类本来的精神面貌。人类自己的内在,存在着“做好事”及“做善事”的本能。

但是同情心、恻隐之心只是善端,必须通过行动的实践,才能够完成善举。当你看到别人做好的事情,心里面不免会见贤思齐,又不免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行善。关于这样的问题,孟子的老师,孔子的答案是充满信心的。他说,我从来没有看到有任何人,能力不足以去完成好的事情。是的,现代人往往从大的地方着手,眼光看到大的善举,而忽略了可以由小的事情做起。所以,孔子说,勿因善小而不为。

善端存在你的生活当中,善端无处不在,善是不分大小,善只有被实践了,才会呈现它的价值。对朋友讲信用、对邻居守望相助、尊敬师长和父母、爱护小孩和动物、清理住家的沟渠和杂草、修剪门外的那棵树,这些小小的事情,只要付诸行动,都可以让你的内心深处,得到圆融的境界。因此,我们不妨大声的、坦然的告诉我们自己,我们心灵深处,有一股冲动,并且相信,自己拥有行善的能力。

##本文是馆主为百枷律赛巴巴颂赞会所开幕的讲词。赛兄刘建利医生是一名积极的社会工作者,也是麻坡MINDA组织的发起人。社会多一些这样的人,世界就会更美好,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