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县是全国微型华小最多的地方,探访微型华小发展的困境,从旁协助,可以一窥华小发展的全体精神面貌。当然,微型华小未来的前景,是充满挑战的。在教育基本权利和教育资源有限的天人交战中,微型华小如何取得协调性的发展,赢回华社的信心,是必须多管齐下,才能够略有小成。
着落在巴莪老港的中山华小也是微型华小,目前开三班,只有17名学生,其中一位是巫裔学生。着落在老港大街的中山小学,建筑结构更像一间民房,土地拥有权属于马来保留地,学校的新建的篱笆,索性把校区内的三间马来民房也一起围起来。马六甲苏丹亚剌乌丁的陵寝设於老港,故名KAMPONG RAJA。几乎整个老港华人新村的地权,都属于马来保留地。 上图是中山华小的历史翻拍照片,前面的了望台,机关枪口,专对马共。
杨秀琴校长从2006年9月开始掌校,不到3个月,就遇到南马大水灾,中山华小,不能够幸免,被洪水淹没,财物损失,非常惨重。他说,当时,学校的家具几乎全面被毁坏,杂物堆积,像一间杂货店,几乎不能够开学。他说,南马大水灾引来社会的关怀,令该校董家协成员在受灾害时,得到社会人士的救济,再加上教育部的紧急拨款支助,从建设篱笆、购买家具、提升校区排水系统及油漆等工程,花费超过十万令吉。水灾期间,该校得到的社会援助,超过马币十万令吉。
由于学生的读书风气不盛,中山学校的学术成绩往往不理想。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进度,这一位来自新山的校长,和三位老师,放学后和学生一起做课后研习,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他说,“我的原则是,只要肯读书的,一定要全力教,学生得把功课做完,老师和校长才离校。”杨秀琴校长坚毅的眼光透露出“不放弃”的信心。他说“以前,中山学校六年级检定考试的成绩往往挂麻县的车尾,现在的情形,大大的改观了。2007年,中山华小的考生取得四科一百巴仙及格的佳绩,表现令人鼓舞。杨秀琴感叹,当地还是有华裔学生,舍近求远,到外地去报读;“我们很努力,成绩也提升了,本地家长对我们没有信心,对老师们的辛劳,不太公平。”
是的,微型华小的发展,当地的学生家长不支持,势必继续江河日下,难保有一天,没有了学生来源,将成为华社心中永远的痛楚。华小工委会成员巡访中山小学的时候,没有听到学生朗朗阅读的声调,也没有听到老师高分贝的吆喝声音。偌大的课室里,三三两两的学生,自由自在的在老师的面前写功课。喜鹊的鸣叫声,交织着甘榜的鸡犬对唱,一片都是那么的纯真、自然。课室里的老师,更像是哥哥姐姐在教导弟妹一般,气氛很自在。主席拿督辜金强笑称,在这里就读,待遇简直就像是贵族学校。
麻县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拿督辜金强认为,微型华小的发展,仰赖学校所在地的华社的精神支持之外,董家协三位一体的努力办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往往能够在短期间得到功效。他说,,微型华小是麻县华小的特色,总共有17间县内华小,学生人数少於100人,所以关注微型华小的发展是麻县华社的当务之急。微型华小办学若能成功,展现活力,将恢复家长及社会大众的信心。他呼吁为防止学生外流,加剧微型华小的学生来源短缺,教育部应当严厉执行微型华小所在地,其学生或家长居住范围5公里内不得申请报读外校的规定。
著名儿童读物作家张发认为,微型学校所在地的华裔家长把学生外移的现象,显示家长对教育的观念,有所偏差。以他长期关注儿童教育的经验,他说,微型华小有“小而美”的优点,重点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准,开发学生的技能才艺,能够改变家长对微型华小片面的评价。他期勉微型华小董家协必须矢志不移,积极办校。
麻县发展华小工委会亦赠送援助金予该校贫寒学生,并与该校校董互动交流。作家张发亦以本身著作相赠,丰富中山华小图书馆藏书。
之前空难的新闻覆盖了我们广阔的视野,社交网站充斥着忧愁的惆怅。生命就像转瞬间三分钟内消失了,想起空难的电影《中国机长》和美国片《萨利机长》前者和后者都能够顺利扭转乾坤,化险为夷。为观众带来希望和美好期待。前者带出机组人员的爱国情操对祖国的热爱。后者则带出美国制度问责的严谨机制。中美两国,历史还原,各有各好,你...
2 年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