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章上得知榜小新校址,正在施工。我衷心祝福王诗江董事长领导的榜嘉兰武吉华小,正式成立建委会,以监督及协助榜小从榜嘉兰武吉园丘,搬迁到邻近的巴莪再也新住宅区。榜小迁校的过程,在过去的两年当中,因校董、马华区会、发展商三造,彼此针对“华小搬迁”的认知差距,一度演变成民怨。
榜小董事会及支持榜小搬迁到巴莪再也的人民普遍认为,马华巴莪区会将通过市议员的动员,在麻

之后,由于我在柔州马华代表大会公开的场合点名榜小的搬迁过程,存在值得检讨的疑点,我当时的出发点是

知我者谓我何苦,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毕竟,当华人遇到“猪肉”和“华小”的课题,很容易失去应有的理性。王诗江董事长是一名从事社会工作多年的长者,值得尊敬,报章却出现专栏评述,以简括性的“长幼有序”伦理,对我做了不尽客观的道德判断。关心我的朋友则私下告诉我,华小的问题,最好不要去碰,会“里外不是人”,意思是从人所愿,大家欢喜就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扪心自问,是这样的吗?
我对华小的遭遇,有非常深刻的体验;对华小的工作,长期涉足以来,不敢怠慢。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经历柔叻中华小学,只开设到4年级的班段,之后在巴西育人华小完成5及6年级的课业。投入社会工作之后,我有幸领导柔叻中华小学董事部,校地规模只有不到半英亩,学校连一个象样的操场也没有。巴西育人学校重建计划,担任总务之责,从策划募款到计划重建,由于校地不足,只好“向上发展”,

基于我个人的成长历程,及参与华小事务的发展经验,我始终认为,榜小搬迁到巴莪再也,是新校,是重生的凤凰,不能够在校地的问题上,屑足适履。这就是我坚持校地必须至少3英亩的原因。我总认为,发展华小,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看问题,而不是从大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学生原本拥有“奔跑在蓝天草原绿水”的权利,难道不是吗?如果可以选择更大的校地,为何不做主观的努力呢?
榜小事件出现转机,是新任麻坡市议会主席哈芝瓦合主动联系各造。我告诉他,我坚持扩大榜小校地规模的原意,是为了教育发展的长期利益,无关个人的议程,唯有这项利益被充分的考量,善意的献地意图才能圆满的体现;参考其他华小的搬迁作业,我也建议榜小必须至少是6英亩的规模。麻坡市议会最后以条件式议决通过,规定榜小校地6英亩,同时,发展商也必须另辟6英亩,供国小未来的发展。2008年年初,我把这项消息告诉王诗江董事长,电话的另一端,传来感动和不能置信的语气,老人家久久不语。也许,一切尽在不言中。
从榜小事件中走过来,我个人的感受,老实说,并不孤独。拿督蒙光亮他个人给我很大的鼓励,毕竟,他说,“这是良心的工作。”麻坡全体市议员(包括巫统市议员)接受我的看法,从一而终;尤其马华党鞭范浓兴先生,2年来,竟是受了不少委屈。马青巴莪区团的执委,也全程和我在一起。
王诗江董事长对我说,榜小事件这2年来,是美丽的误会。我则希望,榜小的未来,有美丽的远景,有人民共同的祝福。
1 条评论:
好文章! 加油!
发表评论